科技成就 |
考点说明 |
中国空间站 |
天宫 |
中国空间站(天宫):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 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代号“WT”; 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代号“MT”; 载人飞船命名为“神舟”,代号“SZ”;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代号“TZ”。 (1)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3)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
神舟十四号 |
2022年6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3名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送入太空,他们将在太空驻留6个月。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开启,其将在太空迎来神舟十五号飞船对接空间站,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同时在轨驻留,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等。9月1日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至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活动,也是陈冬、刘洋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9月2日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神舟十五号 |
2022年底,三名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神舟十四号会合,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 |
天舟三号 |
2021年9月20日,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三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的第五次飞行任务。 |
天舟四号 |
2022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也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4次远征。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发航天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的大幕正式开启,这将为稳步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奠定基础。 |
天舟五号 |
2022年8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后续三次飞行任务标识,分别是“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10月11日,执行天舟五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
天宫课堂 第一课 |
2021年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纸花转)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
天宫课堂 第二课 |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轨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
天宫课堂第三课 |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科学手套箱剪株操作。 |
探日 |
羲和号 |
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2022年8月30日,“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创下5个国际首次:①国际首次实现了“双超”(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在轨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②完成了国际首次太阳空间Hα成像光谱仪在轨应用;③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④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Ι谱线和FeΙ谱线的精细结构;⑤国际首次在轨采用原子鉴频原理。 |
夸父一号 |
2022年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该卫星主要用于研究“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起源、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也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
卫星 |
墨子号 |
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2022年5月,中国“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新纪录。 |
句芒号 |
2022年8月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gōu)芒号”。标志着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正式服役。 |
火箭 |
力箭一号 |
力箭一号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首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其他 |
中国天眼 |
截至2022年7月22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