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预约:2023年贵州事业单位公告预约
一、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练习 | 更多练习题
6. 《庄子·秋水》中,河伯见百川灌溉,径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河伯之初欣然自喜,后来却只能望洋兴叹是因为河伯之前( )
A. 按图索骥,守株待兔
B. 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C. 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D. 坐井观天,盲人摸象
7. 在谈到《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手法时,人民文学家鲁迅先生说道,“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描述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具有两重性
B. 把握事物要讲究一定的度
C. 在肯定事物的同时也要否定事物
D.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8. 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坚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可见,判断对某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 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B. 对于该事物的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且取得预期效果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重复多次
D.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充分
9. “一石激起千层浪”说明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的哲学原理与此不同的是( )
A. 一剑定乾坤
B. 成败在此一举
C. 国兴则家昌,国败则家亡
D. 细节决定成败
10. 有只猴子想学种葡萄,便来到葡萄园里,它看见园丁正在给葡萄浇水,就说原来种葡萄需要水,这还不容易!于是,它直接把一颗葡萄秧插进水田里,葡萄秧淹死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
A.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B.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C.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 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就认识到某个事物的本质
二、2023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相关推荐 更多图书 | 免费网课
三、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答案及解析
6. 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庄子·秋水》中,河伯望洋兴叹的文段体现了由于河伯“眼界小,见识少,看不到全局”而骄傲自满,最终落得笑话,与之相近的是“坐井观天,盲人摸象”。A 项,按图索骥是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守株待兔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B 项,刻舟求剑违背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缘木求鱼是指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违背了客观规律。C 项,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AB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7. 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鲁迅这句话是说,三国演义写人的时候,也有不足之处,以至于想要表现刘备忠厚仁慈却让人感觉虚伪,想要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却让人感觉近似妖怪。鲁迅认为描写人物不能太过分,太过了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况,应该把握一个度。因此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8. B【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阶段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通过第二个阶段理性认识到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去实现认识的目的。故判断对某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9. 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根据题意 ABD 选项都是体现“关键部分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哲学道理,强调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决定作用。C 选项体现的是“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的哲学道理,强调的是整体对部分的作用,与题干体现的哲理不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
10. 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只有把握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题干中猴子直接把一颗葡萄秧插进水田里,结果葡萄秧被淹死,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编辑:liy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