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联考申论作文,启示了我们什么?
2019年的联考刚刚落幕,在a卷的作文中再次出现了辩证性的话题,让很多小伙伴大呼意料不到,什么鬼?省考的作文题也这么高深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次的做嗯题目吧。
例题展示:材料五中提到:之于世间事.“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1)主题明确,立意深远;(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本次考试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极具思辨性,对于很多首次触电公考的小伙伴会大呼很难,但这类题其实在国考中比较常见,在联考中也早有端倪,在2018年的联考中已经出现了,我们一起来看。
例题回顾:根据你对给定资料5中划线部分:“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18年贵州省考试题)
按照常规思维,同一种类型的作文不会连续两年出现,而此次的作文题目,再次向我们表明了思辨思维的重要性,那这类题如何处理?我们一同揭晓。
一、定论点。此类题目重在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总分论点的探索中应注重辩证思维,通过全面分析来确定论点。
总:社会的发展应“动”“静“结合,方能有更多希望和作为;
分:适当的“静“能给社会更多”如果“的假想;
分:适当的“动“能给社会带来”但是“的希望;
分:“动”、“静”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力。
二、拟标题。标题拟定有很多方法,如点睛式、左右式、主副式、引用式等,但在备考前可以题考熟记几个标题句式,这个一般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让“动静结合“成为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三、写开头。文章的开头是考官比较看重的,考生可以通过“引论+问题/意义+原因+过渡词+总论点”的结构来写作首段。而对于辩证型的话题,可以直接套用关系式的开头来撰写。
开头句式:在c的发展过程中,a和b看似相互对立、矛盾,实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a有着……的作用,b承担……的角色,但是,在c的实际发展中,a却存在…….的问题,b也存在着……的问题,因此,对于c的长久发展,需要……..
四、写主体。在主体写作中,应养成列提纲的习惯,通过确定论据和论证结构,且论据力求多元,兼顾材料内和材料外,且论证方式力求多元,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结尾。文章结尾写作也应熟练掌握几种结尾句式,让自己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不错的结尾段落。
通过这次考试,表明考官对辩证话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也昭示考生应对思辨性话题予以关注,这也应该成为今后复习的一个重要方向。
(编辑:贵州华图)